文|螳螂观察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作者| 陈小江
以前提到拼多多,大家最先想到的是“百亿补贴”,现在则变成了“百亿研发”。
这是日前拼多多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后,绝大多数人的感受。
财报显示,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,2022年拼多多全年研发金额创下历史新高——超百亿元,同比增长15%。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19%,达到24亿元。
去年,也是拼多多从“重营销”向“重研发”战略转型的第二年,“百亿研发”的成功落地,提升了拼多多的体系化韧性。
最直观的体现在营收和利润上。
去年全年拼多多营收1306亿元,同比增长39%,去年第四季度营收398亿元,同比增长46%。这些与研发投入呈现某种有趣的“正相关”。而全年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315.381亿元,同比增长了306%。
这可不是行业性集体走高,受疫情影响,去年全国线上零售市场增速大盘增速仅在10%左右。因此,对比行业与同行,拼多多的表现很难得,「螳螂观察」也试图从拼多多财报中去寻找答案。
01、财报没有新故事
如果说财报像本故事书,那拼多多财报这本书,相比同行可能有点“乏味”,因为它没有太多新故事。看得多了,你会发现它老是盯着农业和研发。
自2021年8月拼多多设立“百亿农研专项”、推动农业科技普惠以来,到2022年四季度,拼多多单季研发投入,已连续6个季度超20亿元。
甚至,「螳螂观察」对比了拼多多集团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陈磊在几次财报发布后对外表态,发现农业和科研始终是其眼中的重点。
2021年8月发布2021年Q2财报时,陈磊表示“本季度的全部利润也将全部投入‘百亿农研专项’,继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”。
不久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,陈磊依然表示“加强科技能力、提升农业和制造业的供应链效率,这些是拼多多明确的长期战略。”并强调投入力度,不会受到短期的外界因素影响而波动。
原因很简单,陈磊认为未来服务好用户的关键是继续加强自己的研发能力。
落地到农业上,拼多多的做法是用研发投入“滴灌”整个产业链的不同环节,让更多农研成果加速走向市场,带动更多农产品高效“出村进城”,提质提量提效。
如针对农产品供需匹配效率低的痛点,拼多多发起“农云行动”,助力农产区加速“数实融合”,优化大规模、精准、高效的供需匹配。
再比如面对冬季农产品面临的存储和流通等难题,拼多多去年年底又发起“暖冬行动”,覆盖20多个省份,累计收购农产品近3000万斤,加速农货线上销售,助力农户增产增收。
没有新故事,不代表不是好故事。
2022年行业增速放缓,但深耕农业和研发的拼多多,依然实现高速增长,并在此基础上,全年研发超百亿,实现了从“重营销”到“重研发”的平稳进化。
而从“重营销”到“重研发”,背后都指向“重农业”,这不算新故事。但不能否认这是个让人回味、以及拥有更多遐想空间的好故事。营收和利润某种程度或许只代表过去,但研发投入则代表未来。当下,科技依然是第一生产力,而且在基础越弱的地方,其留下的改善空间就越能超出想象。
给大家举两个例子,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的甘肃庆阳环县,在拼多多等平台的助力下,去年实现了羊产值8年增长近7倍的“狂飙”。而传承千年的金华火腿触网后,几个月内营业额破百万......这意味着什么?毋庸多言。
所以说,在商品化足够发达的今天,农业可能是最重要,但又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行业。因为它周期够长,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,才能见到一些成果,并不适合短期逐利的平台。但如果持续投入,做难而正确的事,往往最能建立竞争壁垒、带来长期收益。
02、研发背后有惊喜
从推出“百亿农研专项”的2021年三个季度投入近90亿,到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首超百亿,拼多多研发投入的决心和力度,是给市场的第一重惊喜。
但这个惊喜不仅仅在于投了多少钱,更在于落地了多少事,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改善。
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2022年度创新奖项,让拼多多成为去年全球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企业。而“拼”成这一奖项的,是拼多多围绕农业创新的多点开花。
那些散落在农业供应链的一个个创新,犹如农业大海里的一重重涟漪,给整个行业注入了新活力。
湖北北部小城宜城“薯农”们,对此深有感触,借助农产品电商平台以及大学生返乡创业潮、通过改良品种和技术,凭借“红薯”这种原本不起眼的农作物,宜城成了闻名的红薯之乡——2022年,宜城红薯快递包裹每天发送超3万件,全年发货1200万件,将超5000万斤红薯销往全国,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过亿元。
除了通过技术改良,将传统农作物变成“网红产品”,拼多多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,借助“百亿补贴”、“限时秒杀”等频道活动,加快农业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到爆品的转化,让普通人奢望的“网红水果”,成为日常“水果自由”的一部分。
2022年,拼多多一方面推动温室种植、无土栽培、AI种植等多个前沿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,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,助力农产区增收。
另一方面又走进河北张家口、山西汾阳、山东烟台、海南万宁等农产区,筛选众多国内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研发高品质、好味道的科技农产品,通过平台资源倾斜,让“网红水果”飞入“寻常百姓家”。
此外,为加速突破农业发展面临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拼多多面向全球连续举办多届农业赛事。去年四季度,拼多多落地的“第三届全球农创客大赛”“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”等活动,一如既往鼓励年轻人把科技种在土地里。这既推动了农业“数实融合”,又培养了农业发展“青年军”。
总之,通过发起“农云行动”,加大新农人扶持力度,引导农产区加速“数实融合”。到举办各类全球性、高水平农业赛事活动,提升前沿科技在农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能力,打造科技转化的“市验田”。再到推出“多多新匠造”深入农村产业带让乡土风物特产持续出村进城。拼多多的研发投入,渗透到农人、农业科技与农村产业带各个角落,播种、开花、结果。
03、拼多多为何这么拼?
作为国内率先发起“百亿农研”的电商平台,拼多多之所以“重农”,抛开长期价值不谈,跟其扎根农业,从农业起家的基因有关。这,既让它有在该领域有先发优势,又让它更早看懂农业的价值。
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认为,公司仍处“投入期”,技术创新是业务高质发展的航向标与动力源,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,助力供应链提效、消费体验升级。
而以农业先发优势为盾,以研发为矛,也为拼多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。
一方面,拼多多能以销量反哺科研,在供给侧加速了品种培优、标准化生产以及品质提升。
比如说平台上热卖的世壮燕麦片、烟薯25、西大魔芋、晋谷21号小米、普莱赞巧克力等“网红产品”,原本是农业院校研发的高科技农产品,很长时间可能只在实验室或者触及少部分人。
但是,通过拼多多合作共创,从市场用户反馈到平台精准匹配、补贴扶持后,这些产品迅速大批量走向市场,不仅惠及消费者、科研院所,也丰富了平台的品类,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品质服务,成为平台的新增量。
另一方面,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,推动农业前沿技术的探索、应用以及产业难题的攻坚,带动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,拼多多作为头部平台,也会因此水涨船高。
我们知道,去年全国线上零售市场增速大盘放缓,但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显示,2022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增势较好,同比增长9.2%,较2021年提升6.4%。因此,拼多多增速可观,就不难理解了。
当然,深耕农业和研发,不只是稳固农产品基本盘这么简单。农业作为电商和科研最难啃的骨头之一,由于技术的外溢性,拼多多啃下这块骨头,推动农产区的“数实融合”后,其系统竞争力也将大大提升。从而为拼多多推动制造业产业带“数实融合”、多多新国潮、多多新匠造、出海等,提供了技术抓手和有力支撑。
可见,深耕农业和科研成就了拼多多,提高了其系统竞争力和韧性,也抬高了拼多多的想象空间。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农村、农业和农人会因此获益,这很难得。因为,当一个企业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被同时放大,那就不是1+1=2这么简单了。
特别声明: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。(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@donews.com)
上一篇 : 什么是行情分析|天天热资讯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